巡视整改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

第十九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监控、现场监测等方式,对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是否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等进行监督检查。

巡视整改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范围、实施步骤和管理类别名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拟订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记录执法检查时间、内容、结果以及处罚决定,同时将处罚决定纳入国家有关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二)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九)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控制污染物排放要求的行为。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第四十七条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等文件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以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等,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每次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落实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实施方案,提升固废危废信息化监管能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聚焦强首府战略、双百双新、三企入桂、五网建设、大健康产业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深化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推进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改革举措制度化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30+,较十二五末的2015年下降了42.6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最优,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在科技支撑方面,于建华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实现对所有乡镇(街道)颗粒物监测全覆盖。

于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减排为抓手,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执法,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方面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

巡视整改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18日表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已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得益于法规标准体系国内领先、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区域协作更加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在用大气类地方标准达41项,全力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环保标准体系。从18日召开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气污染治理专场获悉,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三个协同,即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重污染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

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五年。搭建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在线监控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实施《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于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减排为抓手,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重污染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五年。

巡视整改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搭建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在线监控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在科技支撑方面,于建华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实现对所有乡镇(街道)颗粒物监测全覆盖。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18日表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已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得益于法规标准体系国内领先、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区域协作更加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就。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实施《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在用大气类地方标准达41项,全力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环保标准体系。从18日召开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气污染治理专场获悉,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三个协同,即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执法,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方面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30+,较十二五末的2015年下降了42.6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最优,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支持单位是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机构改革、组建生态环境部实现五个打通,其中之一就是在体制机制上打通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管控。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生态环境局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股负责人李佳彬说。机构改革之后,原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直属事业单位自治区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增挂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但人员没有转隶,只划拨了5个事业编制。

《指导意见》指出,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碳达峰专项方案。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认为,鉴于现阶段地方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污染防治压力较大,面临温室气体管控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人力财力配备有限等问题,导致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免会力不从心。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72.73%,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局面短期内仍难以改变,碳强度持续降低难度很大。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基础较好,基层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从1992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加入《巴黎协定》后将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写入十三五规划,我国一直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碳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专项方案。记者通过查询全国31个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官方网站机构设置发现,目前只有3省成立了单独的应对气候变化处室,其他省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均与国际合作、大气环境等工作合属在一个业务处室。

而对于能源结构偏重的地区来说,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工作压力,更是这些地区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方面,浙江将聚焦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重点推进产业低碳发展,着力完善绿色低碳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因没有具体政策,很多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处于观望状态。但面对新的目标任务,生态环境系统特别是基层还存在能力建设不足、工作缺乏抓手等问题,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据了解,为推动碳达峰目标实现,江苏将在产业结构变革、能源结构变革、精准高效减排和经济政策引导等四大方面发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尤其地州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业务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综合规划处(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位同志告诉记者。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此,冯相昭建议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以指导地方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契机,强化宣贯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夯实研究基础,调动地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积极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黄永亮说。

多名受访者表示,相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二氧化碳并不是之前定义的污染物,多年来污染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项目环评、达标排放以及监督性监测和行政执法等相对成熟的手段,并不适用于控制温室气体,导致这一工作缺乏抓手。多名基层生态环保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该单位今年计划完成4个编制的公开招录工作。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着。

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抓手,是基层生态环境部门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新疆面临的问题,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越到基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基础越薄弱。

相关推荐